实务案例20231116

房地产企业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缴纳契税的“纳税义务发生时间”探讨

2025-10-22分类:财税小白必看
24 点击收藏

一般来说,契税是办不动产权证之前缴纳,是一锤子买卖,没有缴纳的话拿不到证,不应该少交契税、也不应该有滞纳金。

但是,如果缴纳契税的部分计税依据是办证之后才确定的呢,比如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,没有办证这个程序来卡,由企业自行操作了,就有可能出现少交、晚交契税的问题。

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需要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,这个目前政策明确(以前争议很大,现在也很多人对政策不服),企业基本没有理由少交;但是,其缴纳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?这个是有争议的,也是导致企业晚交、并产生滞纳金的原因。

政策依据

1、《契税法》 

第九条 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,为纳税人签订土地、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日,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、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日。

第十条 纳税人应当在依法办理土地、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前申报缴纳契税。

2、《关于贯彻实施契税法若干事项执行口径的公告》(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)

二、关于若干计税依据的具体情形

(五)土地使用权出让的,计税依据包括土地出让金、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助费、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、征收补偿费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、实物配建房屋等应交付的货币以及实物、其他经济利益对应的价款。

四、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具体情形(未列示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)

发生上述情形,按规定不再需要办理土地、房屋权属登记的,纳税人应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90日内申报缴纳契税。

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缴纳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

分为二种情况:

情况一:“办理不动产证的时间”早于“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日期”。

由于办理不动产证时尚不知道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的金额,故办证时未缴纳此部分的契税。而上述政策中对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具体情形,并未列示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,这也是实务中产生争议的原因。

我们从常理分析,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要交契税,首先需要明确其缴纳的时间和金额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,时间和金额一般是由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,所以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”缴纳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应为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的当日。

结合上述2个政策,应在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后90日内申报缴纳契税。若未按时缴纳,将产生滞纳金。

情况二:“办理不动产证的时间”晚于“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日期”。

 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同上;

  滞纳金开始计算时间:办理不动产次日。

举例:某房地产企业2023年3月获取一块土地。

(1)若4月15日取得国土证,当地规划管理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日期为6月16日。

 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6月16日;

  滞纳金计算开始时间:6月16日后的第91天。

(2)若当地规划管理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日期为6月16日,取得国土证的时间为8月5日。

 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:6月16日;

  滞纳金开始计算时间:8月6日(不是6月16日后的第91天)。

 文章来源:财税伍哥

资讯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
请输入200个字以下()

专注房地产财税工作者数字化转型,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财税咨询与数据治理方案

产品业务及商务合作咨询:13375386550

客服热线:0538-5012366

地址:上海 | 河北 | 河南 | 福建 | 新疆 | 山东 | 浙江 | 安徽

产品&数据支持:泰安协同软件有限公司     泰安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

财税服务支持:协同浦舵税务师事务所(上海)有限公司

税云服务平台

房税控小程序